象棋时代划分简析(续一)

问题一:一个时代的跨度有多大?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时代的:1.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2. 指一生中的某个时期。

 

按照第一个定义,我们有青铜时代,封建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地理大发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不同的说法。总体而言,这些时代的跨度大都在100年之上。

 

按照第二个定义,我们常见的说法有:儿童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青少年时代,青壮年时代, 等等。这样的时代在时间长度上要远短于第一个定义。比如,童年期主要是6岁~12岁上小学阶段。这个跨度只有6年。美国有个电影《少年时代》(Boyhood) ,也就是表现6到18岁的人生时期。按照联合国的国际青年节定义,青年时代的跨度为15至28岁之间。

 

这些定义在年龄上有重叠。除儿童时代外,一般的时代说法都不短于10年。

 

象棋是成年人的智力竞技,如果以个人的名字去命名一个时代,有这样资格人的最低年龄是15岁(胡荣华)。因此,用儿童时代的6年跨度明显不妥。以最低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代的人去命名一个象棋时代,其时间跨度应该不少于10年。

 

以上为笔者对象棋时代命名的基本思路:最短10年,最长不限。

 

问题二:为什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象棋划分如此多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象棋而言意义极其重大。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旧中国的象棋国手,一方面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或因交通不便,或因地方割据,或因其他政治与经济原因,根本不能与国内所有高手一一较量。

 

新中国建立之后,首先大陆统一,政治与经济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通过抗美援朝把美军赶回“三八线”,国家安定空前未有。其次是棋手地位充分提高,国手有了工资待遇,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可以专心下棋。

 

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常年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优秀棋手层出不穷。每隔一段时间,象棋棋艺水平都会有一个质的提高。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我们会很清楚地看到这点。

 

如果说之前的时代里,象棋经历的是孕育、降生、爬行、站立和行走的话,新中国成立后的象棋则是在跑,而且越跑越快。到了信息文明时代,象棋已经腾空而起,展翅飞翔了。


(网友 讲科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