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65岁的象棋痴迷者 将碗、筷子、菜盘想象成象棋
采访时间:5月28日
采访地点:通山县通羊镇
采访人物:今年65岁的李敏之是通山县通羊镇居民,迷上象棋已有4年多时间,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到小区附近的街道旁边摆棋会友。
采访记者:朱亚平
5年前,我和老伴都从单位里退下来,女儿远在北京,闲居家中,无所事事的日子,我倍感度日如年。于是,我和老伴便相约去北京看女儿。
一上火车,便远远就看到前一列车厢内,有一群六、七十岁的人在围观着什么,出于好奇,我便上前凑了一下热闹。原来,这群人正在看两位老人下象棋。
象棋是一种斗智有趣且老少咸宜的活动。两人相对而坐,面对“楚河汉界”,尽情地调兵遣将厮杀一番,这对棋迷来说可真是其乐无穷。“上马”、“架炮”、“将军”……跟随他们下棋的节奏,我好像也进入了火车里的另外一个世界。
前方是战棋飘扬,耳边是战鼓雷动,遥望对方的军将,针对战局,调兵遣将……在逛北京城的时候,我便买下了一副象棋和若干本关于象棋的书。
回到通山后,我便一门心思钻进了象棋世界里。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象棋背后的故事,兵、象、马、炮等都属于战争中不同的兵种,而下象棋就好比行军打仗,讲究战略部署,玩象棋者通过较量各种的用兵策略后取胜。看了书之后,我才知道,我还属于象棋世界的门外汉。
为了提高象棋技艺,两年前开始,每天早上,我便背着我的象棋出门,来到小区附近的街道旁边,找一处有树荫的地方,摆棋会友。
就这样,我结识了不少小区附近的象棋爱好者,我们成立了一个QQ群、微信群,线上线下交流对象棋的看法,抽空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征得他们的同意,我每周五在“老地方”摆一个比较难的残局,大家在一起讨论,如何用最快最好的方法破局。有时候讨论会有结果,有时候因为棋局太难,讨论也会延续到下一次活动。
有一次,我从网上下了一个国家级象棋比赛选手下的象棋局,给大家进行讨论。结果几个小时过去了,午饭时间已过,大家都没能商量出来最好的对策,我便将棋局带回家中,一边吃饭,一边研究棋局。
我将碗、筷子、菜盘想象成象棋,在脑中进行逐步推算,我发现未解的象棋残局中,如果能将炮和马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再用兵引其相,便能解决此局的困惑。豁然开悟的我,连忙放下筷子,奔到了棋友家,将正在午休的棋友叫起来,一起将自己研究出来的策略告知,棋友肯定了我的策略。不断得到的肯定,让我更喜欢象棋这门脑部活动。
对于业余的象棋爱好者来说,在象棋的楚河汉界之中,并没有高与低的技术之分,而在于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
(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