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力与机遇关系浅谈»一文中,笔者有以下论述:
在每次比赛中,总是等级分最高的棋手夺冠呼声最高、可能性最大。尽管有运气的影响,从事后的成绩来看,也总是等级分最高的棋手夺冠数量最多。
限于篇幅,该文没有数据支持。为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特此提供统计数据。
这个统计数据就是等级分排名与全国个人赛冠军的密切程度分析,数学术语称为相关性。
具体来说,自1982年等级分开始实施,到2017年为止,一共35人次的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如果全部冠军都是当年的等级分第一名,则二者相关性为100%。如果冠军没有一个是当年的等级分第一名,则二者相关性为0。
之所以选择全国个人锦标赛,一是因为棋手重视,全力以赴,水平发挥充分;二是因为参赛棋手数量大,等级分排名分布广,开展等级分与冠军相关性分析较有说服力。
考虑到在个人赛大多是在下半年10-11月左右举行,最近的等级分只能采用下半年的数据。1982年和1983年都是全年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李义庭的冠军在1982年之前;1982年之后,他也没有等级分;二者本文均未计算。杨官璘和柳大华的冠军都在1982年之前;1982年之后,他们都有等级分;在本文中,他们的冠军身份当然要承认,但没有计入1982年之后的35人次。胡荣华的冠军在1982年前有10次;本文只计算1982年之后的4次。
言归正传。1982年到2017年,35人次全国个人冠军的等级分情况如下:
1) 以等级分第一人身份获取冠军共8人次,占22.9%;
2) 以等级分前三名身份获取冠军共18人次,占51.4%;
3) 以等级分前五名身份获取冠军共26人次,占74.3%;
4) 以等级分前十名身份获取冠军共33人次,占94.3%。
5) 以等级分前十名以外身份获取冠军2人次,占5.7%。这是冷门和运气吗?我们继续分析。
这个相关性分析的问题是,由于比赛数量不是特别多,等级分更新速度最快半年一次。在举行个人赛的下半年,夺冠棋手的竞技状态虽然好,但最近的等级分是1--2个月之后的,不一定反映了冠军棋手的个人赛情况。同时,个人赛期间,下半年等级分最高的棋手不一定处于最好竞技水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也没有个人赛后的即时等级分。
(待续)
(网友 讲科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