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格律的继承与发展(续一)

1.格律的起源与发展变化

首先,什么是格律?百度百科的解释是: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格律的限制对象主要是五律、七律和词,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七律和词。本文主要讨论后二者,五律也会有涉及。

1.1. 律的起源与成型:

七律是指七言八句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全篇四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不对。

七律诗说平仄必须交叉使用。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还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格。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七律晚于五律,起源于南北朝,定型于初盛唐之间。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崔颢、李白、王维、高适等人多有名篇。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1.2. 词的起源与成型

词始于梁,形成于唐而盛于宋。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

曲的名字逐步演变为词牌。对于广大爱好者和老百姓而言,文字性质的词便于大范围记录和流传。相反,曲谱的记录需要专业技能。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战乱的影响,曲谱大多失传。留下来的词由于文采优美,人们仍然有继续创作的需要。所以,以存世的曲词平仄为规范,限制填词活动,就逐步演化为词的格律。

相对于七律来说,词的格律限制要少一些。

(待续)


(网友 讲科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