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道与社会21 棋“报”与尊师感恩

 棋道与社会21

棋“报”与尊师感恩

李建新

     农历戊戌狗年上海象棋第一战,是2018224~25日举办的上海鑫海杯象棋公开赛。

点赞这个比赛,不仅仅因为这个比赛举办的时间早(农历正月初九、初十),给尚在节日氛围中的棋友们提供了一个集体联欢与拜年的机会,更有特殊意义的是,这个比赛是几个“学棋”的学生陈守同、金黎戟、涂世明等为他们象棋的老师、上海棋界的民间高手王鑫海老师庆祝七十大寿!是以实际行动,回报鑫海先生对他们棋艺的指导,以老师最喜欢的运动,棋“报”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为此,比赛特别以鑫海杯命名,体现了学生们和象棋界后学、后辈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

尊重老师与懂得感恩,是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一直倡导褒扬的“善举”,是与文明、文化紧密关联的一种“君子”之为“君子”之道,也是评判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发展的一把“标尺”。

因此,千百年来,“尊师”成为了一种普世、普适的价值观,具化为了文明人的一种行为标准,也是历朝历代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的尊崇。

上海棋风之盛,为全国棋界所称道。这个盛,至少包括了棋人众多、棋赛频繁、水平较高、氛围良好、底蕴深厚、薪火相传、大行棋道等几个方面。而“尊师”是“棋风”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并形成了传统。上海许许多多成名的棋手,如徐天利、朱永康等多有“尊师”的佳话传世,而特级大师、旷代棋王胡荣华以及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孙勇征等棋手,对他们的老师的尊重、尊敬、感恩等,更是成为了诸多后辈的楷模。胡荣华、孙勇征在他们的专著中,在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出的对老师的尊重,使人们认识感知到他们襟怀的宽大,境界的高远之外,也昭示彰显了老师,这个“人梯”或者“园丁”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象棋是“文化”+“艺术”,个性的体现和养成对一个棋手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有决定性的成败作用。因此,在许多时候,棋手需要因材、因性的“点对点”的“雕刻”而不能上流水线“批量”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付出是特殊的、特别的,也是呕心沥血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结下非同一般的情谊,是这个行业的独特之美。

由此,我们才欣慰地看到了棋界诸多师生之间许许多多的“尊师”“爱生”的传奇。2017年第六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举办期间,组委会邀请了所有冠军选手的老师与会,师生同辉,言谈忆旧,让老师欣赏自己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感恩老师对自己的栽培,其中的一幕幕情景,无不让人动容与动情,一些场景,催人落泪,成为了象棋人和我们这个社会十分暖心的记忆。

陈守同、金黎戟、涂世明三位学生以举办棋赛的方式为自己的老师王鑫海庆祝70岁生日,虽是棋界许许多多的“尊师”的一种,但它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首先这是棋界“尊师”传统的一种传承,应该发扬光大;其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在一些人的眼光盯着“上方”,一些人的举止关联经济,一些人的思维念及名利、一些人的行动追随“领导”等的背景下,应该有一股清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其三,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包括棋艺的提高和棋道、棋文化的传播弘扬,都需要许许多多的教师,我们需要教师的传道授业,也应该对诸多清贫乐道的教师们谨致崇高而真诚的尊重。

另外,在当今一些人挖空心思的攀高枝、拜名家,他们攀拜的并非是学术名家,行业专家,而是拜有权、有势的人为师,并以此炫耀并借助自己的“名师”之位、之望、之力而寻找兑现自己的私欲的映衬背景之下,陈、金、涂三位的行动,回归“尊师”的本意,清廓人们对“尊师”的再认识,有满满的正能量的释放。

棋界,社会各界,都需要大兴这样的“尊师”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