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律
我们就在这里对先贤们失敬一回,把他们“失对”、“失粘”等出律的光辉业绩展示一番,体会一下是什么心情。
由于篇幅问题,在此只举有限的几个,但绝对都是大家、名作。
1). 唐: 崔颢《黄鹤楼》:后世多将其列为千古七律之首,但这却是一首不符合“格律”的诗,其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六仄尾,“白云千载空悠悠”三平尾。同时,“失对”、“失粘”一应俱全。
2). 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后人称之为仿崔颢《黄鹤楼》之作。这也是一首不符合“格律”的诗,其中第二三句、四五句连续“失粘”,请仔细品读。
3). 唐: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第二句"风流儒雅亦吾师"与第三句“失粘”。
4).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六句"香烟欲傍衮龙浮"与第七句“失粘”。
5).唐:岑参《使君席上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第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连续“失粘”。
6).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句的韵律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但苏词此句中的“独”的音律为“平”,出“仄”律。
7). 当代: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直接嵌入孔子的原话。在本词中,该句的韵律是“仄仄平平平”,其中的“如”声为“平”,与此调要求的仄声不符,犯出律。如果为了合律,那就应改为“逝者若斯夫”,但那就不是孔子的原话了,且词的意趣也就没有了。这真是:改与不改间,出律伟人难!
虽然还有很多,为了节约空间,我们还是就此打住。进入下一个议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