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格律的继承与发展(续六)

6.批评者心理初探

说到这里,我们看到:以用韵、平仄、联、颈联对仗与字数为技术导向的思路,推动了七律的技术难度发展。但是,“粘”上升为政府性考试制约规则后,七律一蹶不振。那为什么还有人"一定要按相应的诗律词律写"呢?

让我们离开诗词,看一个心理学问题:爱挑人毛病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家发现,自尊心较差的人更喜欢谈别人缺点、贬低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只有把别人贬低到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更差的位置,心里才舒服。

生活中常有与餐厅服务员过不去的顾客、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的父母。中国古代有个词来解释这类人——“卑慢”,即表面傲慢,但内心自卑。正是为了掩藏自卑,所以才表现得高人一等,爱指责,爱批评。

自尊、自信的人能宽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欣赏别人的优点,因为他们不觉得别人比自己好是威胁;他们还肯接受批评,因为其内心深处有稳定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换句话说,他们是悦纳自己的,被批评也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其实,只要那些"一定要按相应的诗律词律写"人能够出示自己的佳作,就可以洗刷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嫌疑了。否则,怎么说服别人呢?

还有宋朝那些制定"沾"规的大人先生们,他们的七律佳作在什么地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千古名训。

"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是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管理思路,必须摒弃。

将“粘”奉为金科玉律,偏重于诗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坚决不该成为创作的普遍标准,在诗歌创作上“以今轨古,以古轨今”都是不科学的,是不辩证的,是不全面的,是不正确的。

格律作为一种形式美的追求,主要是为了音调的和谐与变化优美,如果过分追求,就成了枷锁。时时戴着"手铐脚镣",谁的舞还能跳的好?

特别要指出的是,连"格律圣手"杜工部都不免失"沾",遑论古往今来的芸芸众生?"格律卫道士"们,你们能100%地不失"沾"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加于人。

换个角度说,"格律卫道士"们先做到100%合律。随后,您们以案例教学方式改正一些普罗大众的失律。这样,现身说法,领导全体格律诗词爱好者向前进,岂不是功昭日月?

否则,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大家质疑你"站着说话不腰疼",那该多么的没有意思。

 

(待续)


(网友 讲科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