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延振龙 转载请注明
【悔棋大师】
一位小学生,除学校教育外还参加象棋辅导班进修,没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某日,回到农村看望奶奶。去村头打酱油,在一棵枝叶婆娑大树下看到两位留守老人在下棋。就蹲下来看。
“悔棋。”“就一步。”“不行,悔棋你就赢了”。“下棋可悔棋,人生无悔棋”。“泼出去的水,拉出的排泄物,下出来的棋不可悔。”两位老人为一步悔棋争执起来。
树叶绿了又变黄。大学毕业,又回村看望奶奶。仅剩一位老人树下摆弄棋子,自己跟自己下棋。残阳西山,老人,棋盘,大树,对影成三人。
手谈技痒难耐,陪老人大战三盘。老人说:这样吧,一盘棋允许你悔棋二十步。全输了。又下三盘,结果仍然全输。莫非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悔棋大师”。曾听说全国冠军都被他们整垮过多次。
“我从小到大上象棋辅导班,你在乡下棋谱都不会读,怎么象棋就下不过你呢?”
“悔棋,”老人接着说:“悔棋训练法。”且听老人娓娓道来。
下好象棋的最大忌讳是悔棋。保证顺利下棋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不能悔棋。假如只有你可以无限悔棋的话,世界冠军归你莫属。从另一角度看出,悔棋才是象棋制胜的法宝。
比赛时绝对不能悔棋,训练时要必须步步悔棋。这是象棋提高的唯一秘诀。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限制的区域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宝藏。
悔棋是一种顿悟。一般人看过很多棋谱,下过几万局棋,拜过十多个老师,参加过无数次比赛,模仿过许多特级大师的下法……就是不知道象棋大师比赛中脑子里是怎么想的?悔棋。使用这个词语是表达棋手下棋时的的状态,最为恰当合理的解释。其他词语都是对人脑下棋时某一方面的解释。手上无悔,脑中有悔。时时悔棋,步步悔棋,就是象棋大师脑子里的思维模式。
悔棋是一种理念。悔棋是一把双刃剑。看似在悬崖边上跳舞,其实是安全措施到位,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悔棋只是一种认识和思维方式,行动和思想上会截然分开。只有行动上的零悔棋,思想上百分百悔棋,才能获得更多惊喜。
大脑具体怎么操作呢?例如:开局,怎么走呢?我炮二平五,不行啊!我想悔棋,还是马二进三,不行我还想悔棋相三进五。最后,决定走相三进五。以上我们发现:走一步棋本来走炮,竟然走的是相。从轮到走棋着法开始到落子前的时间,思想上都是可以悔棋的。
象棋术语体现公平公正客观存在,一般是中性词, 悔棋是象棋术语中一个贬义词,强调棋手的行为举止方面。“思想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悔棋在下棋时是不允许和严厉惩处的,但在思想上无论怎么悔棋,裁判也管不着。越是水平高的棋手,思想上悔棋越多,而且职业化。全局悔棋叫复盘,半局悔棋叫研究战术。
象棋业余爱好者天天下棋,棋艺进步裹足不前。脑子里讨厌拒绝悔棋。如一道心理屏障,无形阻隔放眼象棋世界的大好风光。
职业象棋爱好者天天钻研,棋艺高超突飞猛进。职业棋手反复制定计划,酝酿方案,调整战略部署,设计有利措施等方面下功夫。
聆听老人讲述悔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就问:“先生,是不是传说中的悔棋大师呢?”老人说:“再下正是。”
想当年,市级以下水平允许悔棋二十步;市级水平可以允许悔棋十步;省级水平可以允许悔棋五步;国家级水平允许悔棋三步;世界冠军可以允许悔棋一步。
“那你的水平可以与象棋软件相当了。棋力等级分应该在2700以上吧?。”大学生惊讶地说。“惭愧,惭愧,十年前跟全国冠军下了一盘棋,对方要再悔棋一步,我就和他争执起来。那时我发现棋力已经逐渐衰退。今年已经进入鲐背之年,力不从心。现在村里青年都去城里打工,给我做陪练的少了,棋力明显不如以前,水平跟国家大师相当了。平日里下棋喜欢让对方悔棋,他们称呼我“悔棋大师”。大学生急忙说:”“应该前面加上两个字‘称作‘正面悔棋大师’。”
要是正面悔棋大师还在的话,悔棋大师估计已到期颐之年。
‘
(网友 延振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