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中不能忽略的特质与内涵:“斗智”
前天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汉王笑答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 两军阵前,汉王刘邦不仅鲜明地提出“斗智不斗力”的制胜方针和策略,而且身体力行地贯彻,演绎出许多极其生动的范例。他用陈平的反间计,离间范增和项羽的关系,使项羽夺范增之权,自折股肱。用张良的笼络计,当韩信攻取了山东一带请求封为“假齐王”时,立即下诏封韩信为“齐王”(刘邦下诏书的地方,因此而得名“诏峪”。诏峪离汉王城十余里),巩固己方的团结。当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太公”放到砍肉的高案子上,威胁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若不马上投降,我煮你的父亲)”。刘邦冷静地回答说:“吾与项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此,即大诗人李白描写的情形:“分我一杯羹,太公乃汝翁”。 刘邦一方面发布项羽的十大罪状,涣散楚军的士气;另一方面,当他被项羽射中胸膛,遥遥欲倒之时,怕影响士气,便趁势俯身摸着脚,骂着说:“虏中吾指”。他伤痛难忍,还强行巡视军营,慰问士兵,使敌人无隙可乘(《史记·高祖本纪》)。这些“斗智不斗力”的典型范例,这些指导象棋艺术发展的精神内涵,莫不发生在汉霸二王城的所在地广武山。另外,与刘邦相比,刚愎自用、急躁鲁莽、暴虐蛮横的项羽,也只能象后人在一首诗里所写的那样“智穷欲烹太公肉,勇绝偏染乌江沙”了。 千百年来,“楚河汉界”凌然于棋盘;黑红两军严阵而对垒;“斗智不斗力”既是象棋运动的特性,又是象棋运动的精髓,更是象棋艺术发展的原动力。1999年4月,广武山区的山民捐献出了珍贵的收藏文物——宋代铜质象棋(棋子的大小若制钱而稍厚,棋子正面阳文楷书,棋子背后有对应图像,三十二子一子不缺。妙在红黑双方的铜质不一样,分红铜与青铜,红黑两方皆是将、士、象、车、马、砲、卒,”无帅、无兵、无相、无仕),再衬以明代丝质棋盘,无疑为象棋文化又增添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