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道与社会之35 棋“声”与静力无边

棋道与社会之35

棋“声”与静力无边

李建新

棋赛是高雅的运动,隔台相坐,彼此交流,用手足也。

但也有一些棋手,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发出许多声音:

不合时宜地随意讲话的声音;

敲打桌面的声音;

把玩几个棋子,棋子相互敲击而发出的声音;

好像嘴里含上了鸡毛而不断“吭吭”的声音;

不停的挖鼻孔、掏耳朵而发出的“低沉”且有恶味的声音;

摆弄自己额上、颈上、腕上的配饰而不断的人为制造出声音;

面对棋局而发出的各种杂音;

抽打、拧扭自己的身体部位所产生的声音;

仿佛与棋钟有深仇大恨,要使劲拍碎棋钟的声音;

怒砸棋子于棋盘上而产生的声音;

嘴里时不时的“嘟囔”,声音小到恰好能让对手听到,而旁人和裁判听不到的声音(防止裁判警告或者判罚);

做各种小动作而引发的各种难以名状的声音……

  以上各种声音,在一些比赛的现场,都可以听到。事实可能还远不如此,一定还有其他的声音在比赛之中出现,因为一些选手在比赛中制造、创造声音的能力是远超我们的想象力的。

   细细想来,一个棋手在比赛之中发出一些声音,属正常“发挥”,但如果以此为盘外招,就令人不齿了。

事实上,确有棋手在比赛之中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各种办法制造声音以干扰对方。

依笔者之见,这是一着坏棋或者败着:

原因如下:

第1, 反映了棋手的棋风差。明显的违背了对弈的基本礼仪和准则,心术不正,希望靠不当手段获益。退一步讲,即便这一着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一个棋手把棋风输掉了,靠不正当手段赢一两盘棋,又能怎样?将来没有人与你下棋了,你连使盘外招的机会都没有了,岂不是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第2, 暴露了自己的底虚。在比赛之中,额外的制造一些不该有的声音出来,大有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的味道,看似邪术现于盘上,实则胆怯露给对手。高明的棋手一看声音的制造者,心理大概明白,“对面的这个家伙紧张了”,高手也正好借此大做文章,以一种更无声的力量加剧“那个家伙”的紧张,在步步紧逼之中擒获对方;

第3, 养痈遗患,后果堪虞。但凡能够容忍有声音的比赛,应该是“参考价值”不大的比赛,比如民间赛会、比如自娱自乐、比如友谊交流、比如往来邀请、比如单位工会活动等,这样的比赛的名次不重要,奖励也不重要,大家开心快乐,从比赛之中寻找棋之真谛并悟出棋道与社会的关系比较重要。 

 许多人是从参加这些比赛开始的。在这些比赛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动作是忽略不计或者大家看在眼里但不一定“较真”的。如果在这样的比赛中积累了许多的小动作并以为是可以帮助取胜的法宝,并将之应用在正规的比赛之中,肯定就会受到惩戒。

  一个棋手,当然是希望水平不断的提高,能够在高级别的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而级别高的比赛,是有严格的比赛规程和纪律的,是绝对不允许所谓的盘外招有实施空间的。如是,积累了大量盘外招经验包括用“声音”来取胜的选手,一定会遭到当头棒喝,一定会“感到不适”,也一定会成为比赛的陪客。

第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本来打算搞出一些声音来干扰对方的,殊不知,为了搞出这些声音,也是要动一番脑筋的,为了做的煞有其事,也是需要表演和谋划的。这样,无形之中就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消耗了自己对棋的思考。当对手不为你的声音所动的时候,搞声音的一系列举动就做了无用功。

第五 ,雕虫小技,为人耻笑。能够参加象棋比赛的选手,智力不差。经过棋技训练和棋艺研修,综合素质往往比较高,虽然棋手渴望比赛的胜利,但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实力和运气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这些人也大多知道所谓的盘外招,但大多数人不会使用。雕虫小技,丢人现眼,用它何益?

徜徉于比赛的现场,特别是级别和规模都比较高大的赛场,你一定会发现,高手们在比赛中是不会弄出或者制造出声音来的,他们按棋钟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干扰到对方,呼吸也是格外的控制自己,尽可能不出声,需要行动的时候,也是轻轻的静静的来去,舍此,其他所有可能产生声音的事项,都与高手无关。 高手凝神静气地专注于比赛之中,于无声之中寻找战胜对手的方法与路径,这是何等的一种高明?

有声与无声,从两个方面诠释了对局者在比赛当中对声音的运用。在这里,无声胜有声是正解!

现实生活中靠鼓捣类似象棋比赛中的声音并希望以此获益的事情并不鲜见,一些“小聪明”的人也经常会使出祸乱他人也于己无益的劣着、损着,如新闻报道中总想给竞争对手设置障碍,总是想打乱对手的节奏,希望靠一系列的下三滥小动作阻止对方达成愿景,而不是把心思用在自己如何抢到独家新闻上;记者会上,自己无缘C位,也排挤他人上位等,所犯的是“声音”的错误,也是方向性的错误。走出这一步,基本就步入了万劫不复的败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