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声调的科学基础--频率
我们唱歌是最常用的简谱是按照do、re、mi、fa、sol、la、si来表示的。这些唱名对应英文的C、D、E、F、G、A、B,数字用1、2、3、4、5、6、7代表对应音阶。
这七个音阶存在着频率的比例关系。其中:
C: D=8:9,D: E=9:10, E: F=15:16,F: G=8:9,G:A=9:10,A:B=15:16。
最低的C音频率是256赫兹,最高的B音频率是480赫兹。
随后的问题是,汉语的声调怎么用频率表示呢?
5.2 声调与频率的关系
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只有阴平是固定音高,其他三声都存在音高的变化过程。
考虑到每个人的声音差别,我们首先定调。首先,阴平(一声)作为唯一的单频率音,定义为A,也就是la,数字对应简谱的6。
阳平(二声)对应6上升到高音3,这类似于音乐中的上滑音。这里,笔者称之为升频音。
去声(四声)对应高音3下降到6,这类似于音乐中的下滑音。笔者将之称为降频音。
上声(三声)是去声和阳平的组合,对应6下降到2,再上升到6。这相当于音乐中的下滑音加上滑音。笔者将之称为降-升频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情绪和体质等因素的差异,上述频率量值会有变化。各声调的频率升降性质没有变化。为了避免复杂,笔者采用了简化处理。
现在,我们从物理声学的角度解释了汉语四声的科学实质。这个解释能发现传统平仄的什么问题呢?
(待续)
(网友 讲科学 供稿)